close
星天牛(學名:Anoplophora chinensis)
(天牛科 / 粗天牛亞科) 體長 24~35 mm,體色黑色,觸角、翅鞘佈滿白色星斑,近翅鞘基部的第2列橫斑較大,近翅緣有6~7沒白斑排列,翅端白色或無,斑型變異大。本屬11種,本種又稱白星天牛、馬庫白星天牛、胡麻斑天牛,棲息於平地至低、中海拔山區,幼蟲寄主植物以柑橘、苦楝、木麻黃、台灣巒樹、血桐等,成蟲出現於3~9月,棲息於樹葉間啃樹皮及葉片, 為野外常見的種類。近似種紫豔白星大天牛,翅背有紫色的強烈光澤,體型較大,為台灣特有種,一般都被當地認為是害蟲。
雌性星天牛一次可以產達200顆卵,而每顆卵都會被分開藏在樹皮中。當幼蟲孵化時,它會咀嚼入樹內,造成一條通道用來結蛹。由產卵至結蛹及成蟲為期可以達12~18個月。危害 星天牛的蟲患可以殺死多種不同的硬木樹,如柑橘屬、山核桃、蘋果、木麻黃屬、木槿屬、無花果、柳樹、梨、桑樹、木豆、苦楝、楊屬、荔枝、金橘、日本柳杉、橡樹及榕屬。星天牛在北美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環境破壞,它們會攻擊健康的樹,且沒有天敵。不單只綠化帶、市區園林及後花園的樹有危險,連果園、森林、瀕危的鮭魚及野生環境也受到影響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